黄雀在后
《韩诗外传》〔先秦〕
园中有榆,其上有蝉,蝉方奋翼悲鸣,欲饮清露,不知螳螂在后,曲其颈欲擢而食之也。螳螂方欲食蝉,不知黄雀在后,举头而欲啄食之。黄雀方欲食螳螂,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,仰而欲弹之。童子方欲弹黄雀,不知前有深坑,后有掘株也。此皆贪前之利,不顾后害者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园中有一棵榆树,树上有一只蝉。蝉正在振翅大鸣,想饮清凉的露珠,并不知道螳螂就在它身后,弯曲了颈项,想抓它来吃。螳螂正准备捉蝉,不知道黄雀就在它身后,伸长了了颈项,想把它啄来吃掉。黄雀正要啄螳螂,不知一少年拿着弹丸在树下瞄准了黄雀。少年正准备用弹丸射黄雀,不知脚前有深坑,脚后有洞穴。这就是只看见前面的好处,而不顾忌后面的害处。
注释
榆:榆树。
奋:挥动。
攫:抓。
挟:携带。
简析
此文通过蝉、螳螂、黄雀和童子的一系列连锁动作,生动写出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典故。它警示人们,往往在贪图眼前利益时,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或后果,最终导致不利的结果。这则故事以动物行为寓言人生哲理,告诫世人应有远见,不可短视,做事需谨慎考虑周全,以免得不偿失。
卷阿
诗经·大雅·生民之什〔先秦〕
有卷者阿,飘风自南。岂弟君子,来游来歌,以矢其音。
伴奂尔游矣,优游尔休矣。岂弟君子,俾尔弥尔性,似先公酋矣。
尔土宇昄章,亦孔之厚矣。岂弟君子,俾尔弥尔性,百神尔主矣。
尔受命长矣,茀禄尔康矣。岂弟君子,俾尔弥尔性,纯嘏尔常矣。
有冯有翼,有孝有德,以引以翼。岂弟君子,四方为则。
颙颙卬卬,如圭如璋,令闻令望。岂弟君子,四方为纲。
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,亦集爰止。蔼蔼王多吉士,维君子使,媚于天子。
凤凰于飞,翙翙其羽,亦傅于天。蔼蔼王多吉人,维君子命,媚于庶人。
凤凰鸣矣,于彼高冈。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菶菶萋萋,雍雍喈喈。
君子之车,既庶且多。君子之马,既闲且驰。矢诗不多,维以遂歌。
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
曾参〔先秦〕
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。
寺人披见文公
左丘明〔先秦〕
吕、郤畏逼,将焚公宫而弑晋侯。寺人披请见。公使让之,且辞焉,曰:“蒲城之役,君命一宿,女即至。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,女为惠公来求杀余,命女三宿,女中宿至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?夫袪犹在,女其行乎!”对曰:“臣谓君之入也,其知之矣。若犹未也,又将及难。君命无二,古之制也。除君之恶,唯力是视。蒲人、狄人、余何有焉?即位,其无蒲、狄乎!齐桓公置射钩,而使管仲相。君若易之,何辱命焉?行者甚众,岂唯刑臣?”公见之,以难告。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。己丑晦,公宫火。瑕甥、郤芮不获公,乃如河上,秦伯诱而杀之。